(记者 姜晓)9月1日,记者从潼关县文旅局获悉,自2023年来,该县已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200余场,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超百余场,惠及群众83万余人次。
近年来,潼关县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,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,将文化“活水”持续注入乡村沃土,有效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,逐步形成“文化润民、文化富民、文化兴村”的振兴新路径。该县还着力筑牢文化阵地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目前,已建成国家三级图书馆、文化馆各1个,镇街综合文化站5个,农家书屋28个,实现村(社区)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。通过推行文化馆、图书馆总分馆制,设立9个直属分馆和14个馆外服务点,有效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。同时,创新打造“关西书屋”“警营书屋”“家庭书屋”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16处。县图书馆新馆也正加紧建设,预计年底投入使用,县域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。在拓展活动载体方面,潼关精心打造“同赴潼村同兴乡村”文化惠民品牌,常态化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。全国冬季“村晚”示范展示、“黄河岸边过大年”、夏日纳凉音乐会等大型活动影响广泛,文化志愿服务深入一线,“大地欢歌”“戏曲下乡”“公益电影放映”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。
蓬勃的文化活动集聚乡村人气,带动农家乐、民宿、土特产销售等相关业态协同发展。“潼关有戏”纳凉晚会邀请晋陕豫戏曲名家登台,吸引游客观演消费,周边摊位日均增收超千元;黄河老腔艺术团下乡演出场场爆满,显著提升各镇农家乐上座率;年均10万人次的研学团队带动民宿发展;潼关古城文创伞等特色文创产品持续热销……文化软实力正切实转化为潼关县产业振兴和群众增收的硬支撑。